清朝时期,由于国家政治腐败加剧和国力持续衰退,清朝疆域多次遭受外来侵略,尤其是沙俄势力的不断扩张,导致中国领土逐渐缩减。虽然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致力于收回丧失的土地,但由于国际形势复杂,部分地区的领土至今仍由他国控制。
不过,有一个国家虽然从未入侵中国,却主动归还了中国的十块领土,并与中国建立了良好的友好关系。这个国家便是哈萨克斯坦。那么,哈萨克斯坦为何会拥有中国的土地?它又是基于什么原因主动将这些土地归还给中国呢?
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,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家。尽管地处内陆,它却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,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卡沙甘油田。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约为272万平方公里,与印度相仿,但人口只有约两千万,仅为印度人口的很小一部分。其首都现称为努尔苏丹(原名阿斯塔纳)。哈萨克斯坦东部与中国接壤,北邻俄罗斯,西面濒临世界最大的内陆湖——里海,南方则与吉尔吉斯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相邻,其地理位置极具战略价值。
展开剩余80%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是哈萨克语和俄语。哈萨克语是哈萨克族的母语,而俄语则因历史上曾被沙俄统治而深刻影响该国文化。哈萨克族是该国的主体民族,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,属于本土民族。
“哈萨克”这一名称在哈萨克语中意为“逃亡者”或“避难者”,反映了该民族曲折的历史起源。哈萨克族的形成可追溯到13世纪,当时成吉思汗征服该地区,将其纳入金帐汗国版图。金帐汗国统治这里直到15世纪。随着金帐汗国衰落,周边兴起的势力开始争夺领土,尤其是现今吉尔吉斯斯坦地区的月即别汗国,与哈萨克斯坦地区爆发了激烈的冲突,最终月即别汗国占据了该地大部分土地。
部分不满月即别汗国统治的部族脱离其统辖,联合起来组成新的哈萨克族群,并建立了哈萨克汗国。哈萨克汗国早期政局动荡,经历数次分裂,最终在16世纪初分化为大玉兹、中玉兹和小玉兹三部分。
然而,哈萨克族的相对安定未能持续太久。17世纪,准噶尔汗国崛起,成为一支强大的游牧政权。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,准噶尔汗国不断吞并周边国家,哈萨克的三个汗国未能幸免。面对准噶尔的压力,中玉兹和小玉兹汗国曾向沙俄求助,但未获回应。此时正值清朝国力巅峰,清朝决定出兵援助哈萨克族击败准噶尔。最终,准噶尔汗国被清朝剿灭,哈萨克汗国得以保存。
清朝解救哈萨克族后,给予其一定自治权,并将原属于准噶尔的牧场划给哈萨克族使用。这段时间,哈萨克族三个汗国成为清朝的附属,称为“哈萨克族右、左、西三部”。但19世纪,随着沙俄的侵入,清朝国力日渐衰退,难以有效保护其附属国。沙俄逐步吞并了哈萨克三个汗国,并以此为据点继续向中国扩张,导致大量中国领土被割占。
1917年,沙俄爆发革命,哈萨克斯坦趁机摆脱了沙俄控制,加入了阿拉什共和国,三年后又从中分离,成立“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”。经过多次政治变迁,1936年哈萨克斯坦成为苏联的一部分,更名为“哈萨克社会主义共和国”。
苏联解体后,哈萨克斯坦于1991年宣布独立,成为主权国家,并加入独联体,开始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。
在清朝时期,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国力衰弱,清朝与沙俄签订了多份不平等条约,如《中俄改定条约》和《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》等,沙俄借此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。即便到了民国时期,中国曾多次向苏联索回这些失地,但由于自身国力不足,未能如愿。
然而,苏联解体后,哈萨克斯坦继承了苏联时期的大片土地,其中包括清朝时代沙俄割占的部分领土。哈萨克斯坦独立后,与中国政府友好协商边界问题,最终主动归还了十块中国曾失去的土地,包括夏尔西里、阿克哈巴河源头、阿拉山口等,面积总计约1100多平方公里。这一善举成为两国友好关系的象征。
哈萨克斯坦不仅是第一个主动归还中国领土的国家,也是归还面积最大的国家。这一真诚举动促进了两国深厚的友谊。中国在帮助哈萨克斯坦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,哈萨克斯坦也通过实际行动展现了对中国的友好支持。双方不仅在利益上相互扶持,更在感情上建立了坚实的纽带。
因此,中哈之间的友谊不仅基于共同利益,更体现了彼此信任与真诚。相信两国关系将持续稳定发展,带来更多合作机会和共同繁荣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的正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